[核心提示] 如今如日中天的 Dropbox 曾经在获取用户时经历了怎样的困难?这种经验对国内产品又怎样的借鉴作用呢?
这个故事讲的是用户获取(User Acquisition)。一次某 Y Combinator Partner 说道,YC 的 10 分钟面试其实很简单,就是问你打算如何获取用户。如果你已经有 100 个用户,如何获取 1000 个?如果你已经有 1000 个,如何获取接下来 10000 个?用户获取,对 Startup 来说就是早期最重要的一场生死战。
这里讲讲 Dropbox 早期(创始到 2010 年)的故事――那会儿 Dropbox 的用户已经达到了千万。
起步期:Early Adopter 在哪里,我就往哪里扎
谁是这个「多台电脑之间的文件同步」产品的 Early Adopter?鉴于这本来就是 Houston 同学自己的一个痛点,他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跟他一样的 Tech Geeks 们。于是他盯上了 Digg,一个 Tech 狂热粉丝们聚集的地方――当然他自己也是其中之一。所以他太了解什么样的东西能够引起这些人的共鸣了。于是,一个充满了只有 Geek 才能懂的暗语「彩蛋」的视频迅速在 Digg 上窜到了第一。看看他都说了些啥,测试一下你是不是 Geek:
Chocolate Rain , TPS reports, MIT’s Killian Hall, and the 09 F9 key for decrypting Blu-ray.
反正我是没看懂……
结果,Dropbox 的 Beta 版还没发布,就已经有 75000 个用户在 waiting list 上排着了。接下来,Houston 在 TechCrunch50 大会上――选出 50 个最具潜力的 Startup 进行发布的年度大会――正式发布了 Beta 版。借助前期积累,加上 TechCrunch 带来的曝光,测试版不出意外地获得了成功。

按照这个曲线,接下来该开始找 Early Majority 了。否则这个产品就只能停留在 Geek 这个小众群体了,无法成为真正的主流市场产品。可是,这时候 Dropbox 开始四处撞墙了……
撞墙期:Early Majority 到底有木有
主流用户怎么搞?先雇个市场专家。再买个 Google 搜索广告。过段时间发现不对,Google 带来的用户每个成本是 300 刀。算了算账,Dropbox 的商业模式是大部分用户免费,也就是说这 300 刀带来的用户中还有绝大多数是不付钱的――这严重赚不回来啊。市场专家说,那我们再试试展示广告,再试试用户联盟(别的产品给导用户,按用户数收钱),更贵!鸭梨山大了。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