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团队

创业项目
当前位置:王柯团队 > 网络创业 >

移动,能让医疗变“轻”吗?

2024-08-12 王柯团队
移动,能让医疗变“轻”吗?

钛媒体注:所有行业都希望移动端能够“为我所用”,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传统、提高效率。那么,医疗行业拥抱移动化之后,会让整个产业变轻吗?在“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Yes or No这么简单。移动化,到底可以为医疗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致力于移动医疗的实践者,究竟在哪些方面做出了尝试,尝试的效果如何?

以下内容,整理自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在2014年熵量大会的演讲内容,经嘉宾确认授权发布,由熵量网供稿,经钛媒体编辑推荐:

在如火如荼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手机可以购物、可以定餐、可以监测心率,可以挂号,可以开科会……移动似乎变得无所不能,无孔不入,之于医疗,它能改变什么?又不能改变什么?

病患、医生两大群体的困惑

今天在熵量大会,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两年前,我在协和特需门诊排队挂号,当时特需门诊的挂号窗口还在北配楼,一位家长排在我后面,聊天中听出她要挂内分泌科诊治小儿生长发育的大夫。我迅速瞄了一眼特需挂号窗口列出的当日出诊专家,内分泌科的几位均是“糖尿病”方向的。我提醒她,今天的特需门诊没有她需要的专家,她应该赶紧去门诊挂号大厅,看看那边谁出诊,还能不能挂上个号,此时已经过了七点了。她看出我懂点门道,没急着走,而是追问去那边能挂哪个医生的号。虽然我比较熟悉协和的内分泌科及几位专家的专业方向,但脑子里能记住的名字也就是金自孟、伍学焱、潘慧,他们是否当天出诊,我真是不知道。怎么办呢?特需挂号大厅也没专家门诊出诊时间表,手边也没电脑呀……

手机,一个能上网的手机帮了大忙。我迅速用手机上网,帮她锁定了几位当天出诊的诊冶小儿生长发育方面的专家,但我不确定专家号是否还有,所以又提供了几位出普通门诊的医生备选,她带着这些信息快速奔着门诊大厅而去。过了半小时,她又回来找我,俨然她把我当挂号专家了。说内分泌科所有当天的号都没了,让我再帮她查查哪天能有相关专家出诊。

对于医疗来说,移动互联网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不妨从看病的第一步挂号说起。

中国的患者背负着“看病难”的大山,很重很重。记得以前有媒体做过调查,百姓反映看病难,最难的是挂号难。难在不知道挂谁,难在排了一夜的队还挂不上;或者不知道挂谁号的问题(就像我前面讲的经历)。在信息开放的前提下,移动确实体现了“快速、实时、便捷”,看似能使医疗变“轻”;但涉及“挂对号”的问题时,不管是移动还是互联网,还是云呀微呀,我认为都不能让这个问题变“轻”。就像抢火车票,就那么多座位那么多票,以前是大家排长队、找黄牛在火车站抢。现在有了高科技,大家在12306的网上抢票、秒杀……甚至有码农开发小程序,自动刷新,出票即抢――结果却没有解决购票难的问题。因为移动本身解决不了资源短缺、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

最新文章
咨询客服 领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