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互联网人,也许最不缺乏的就是一腔追逐自由平等的热血。我们感触着互联网带来的改变,倾听着内心深处渴望自由的拨动,共享着这个我们自己的世界:没有传统社会上各种所谓的潜规则、信息对等透明、每个人都隐藏掉了社会属性的标签,我们自由平等的在互联网上认识朋友社交、游戏、学习、查询各种信息资讯、打造着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净土 ― 怀着少年的梦想。
慢慢的,我们长大了。我们继续希望在互联网上贡献、创新、创造自己的世界和事业。但是我们却屡屡受挫,觉得这已经不是我们熟知的那个互联网了。变得有点陌生,以至于不认识。我们不知道是自己变了,还是互联网变了。我们开始害怕、逃避、懒惰,那些自信可以改变世界的想法慢慢的离我们远去,我们再没有那种少年时的兴奋和激动。
我们变麻木了,从参与者变成了旁观者;变懒惰了,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变疲惫了,越来越保守或者说是平庸。我们开始为了生活的奔波,一切都变得琐碎,而却不断为了那些琐事奔忙、争吵、心烦、不屑、郁闷、无奈或放弃 …… 最后,我们觉得我们的一腔热血开始慢慢凉下来。有时候半夜醒来,或者酒后,忽然想起来少年的梦想, 想起来我们热爱的互联网,只会叹口气,觉得互联网很不公平,仅仅凭着一腔热血,什么都做不了。
到底是互联网变了,还是真的我们自己变了。今天就从特定的视角切入来分析下背后的真相:马太效应在互联网流量分发中的作用,和对互联网创新中公平性的影响。
什么是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马太效应的名字来自《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大多时候,传教士们会用下面的故事来解释这个上帝的预言:“主人要到外国去,把三个仆人叫来,按其才干分银子给他们。第一个得了5000,第二个得2000,第三个得了1000元。主人走后,第一个仆人用5000元做生意,又赚了5000元;第二个仆人赚了2000元。第三个仆人却把1000银子埋在了地下。过了不久,主人回来了,与仆人算帐。第一个仆人汇报赚取了5000元,主人说:好,我要把更多的事派你管理,可以让你享受主人般的快乐。第二个仆人汇报赚取了2000元,主人说:好,我也会派一些事让你管理,可以让你有更多机会。第三个仆人汇报说:我把你分的银子埋在了地下,一个也没有少。主人骂了这个仆人一顿,决定夺回他这1000元分给拥有10000元的仆人。“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