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团队

创业项目
当前位置:王柯团队 > 网络创业 >

聊聊那些你不知道的软文公关

2024-08-12 王柯团队
聊聊那些你不知道的软文公关

昨天吃完晚饭后,顺手整理了一下最近一个月没回复的微信私信和邮件们。其中共计约有7场发布会、4次饭局、16篇软文邀约、3个专访、9条好友申请,甚至还有几位公关朋友是和我互动好几次之后才亮明真身,场景往往是就某一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取得共识后突然甩一张电子名片过来说“下周我们在杭州/深圳/海南有一个会,来不?”

作为跳槽次数和王以超一样多的前媒体人+黑公关,手里出入的稿费估摸有三十万上下,我应该和大家一样,算是亲眼见证了擅长撰写行业稿的“笔者们”是如何在近几年迅速翻身的:两年前,X老师在文化苦旅途中还要在临时搭建的野外帐篷里熬夜写稿,就着村里唯一一个小卖部仅存的几瓶可乐和只有半小时电量的笔记本码第二天的专栏。一年多前,Y老师的稿件3000一篇,光查资料就要花五个小时左右,不拖稿不跑题,文章配上图可以直接当做门户网站科技频道的专题素材。半年前,初入行的Z同学想拉我一起做微信公号,抱着“老子奋斗了十八年才敢写专栏”的心态,我把那条消息置为了“已读”。
然而,如今X老师的后宫团队已经可以跑到发布会现场扔下名片拿完红包走人,拿着稿件连错字都不用改就发。而Y老师的单篇价格已经涨到五位数,成稿的时间也缩水到了五分之一,我改他稿子的时间同样也需要乘以五。至于Z同学,现在已经成为了几家新锐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御用写手。
很欣喜这个时代能让越来越多勤奋的人获得账单上的体面回报,比如那些从Admin5时代一百块钱一篇熬过来的“老笔杆子”们,已经足够有勇气抱团骂那些不在后台通过自己稿件的科技博客,据说这种模式叫自媒体联盟。而且这些文章往往都有着同样奇妙的中心思想――“那些烂公司要是当年让我们去当CEO就有救了!”
作为一种经典的后向收费产品,媒体的商业模式从未改变――靠内容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再将注意力卖给广告主。然而随着行业公关环境的迅速恶化,更准确的说是以周鸿?为代表的野兽派公关给这个行业的“笔者们”重新赏了一碗饭吃。看着腾讯公关总监在中关村银科大厦流下的泪水,同样从这座楼中走出来的百度们集体打湿了前列腺。
于是“产品未动,公关先行”被奉为圭臬,媒体人被互联网公司成编制收纳,而公关又被时代赋予了更多机遇。从纸媒跳槽互联网公关一两年后就被创业公司委命VP的故事和西二旗民工出来卖快餐估值千万的剧本一样数不胜数。哥利亚们的心态前所未有的脆弱,公关越来越难通过秘书搞明白总办领导的微信订阅列表。既然在海淀图书城南边的咖啡馆里打开Mac就有人问你要不要投资,那凭什么“笔者们”不能幻想自己是下一个被俄罗斯贵妇包养的柴可夫斯基?
最新文章
咨询客服 领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