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团队

创业项目
当前位置:王柯团队 > 网络创业 >

刘强东:京东自营还是POP?封闭扩张两难

2024-08-12 王柯团队
刘强东:京东自营还是POP?封闭扩张两难

刘强东与乔布斯一样,都有极强的控制欲。乔布斯打造了软件、硬件、服务一体化的、封闭的生态系统。刘强东则力图将与购物体验相关的环节全部纳入掌中,构建一个封闭系统。

京东的封闭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营商品;二是自营物流。自营商品的质量有保障,京东对价格有决定权,便于打价格战;自营物流提供了良好的配送服务。这两大法宝成为京东向天猫等其它电商叫板的“王牌”。

苹果采用封闭系统的产品能卖高价,曲高而和不寡,京东只能烧着投资人的钱边打价格战、边投资物流。

在自营商品、自建物流树立品牌后,京东开始向第三方商家提供销售平台(Marketplace)并收取佣金。2014年二季度,第三方卖家在京东的销售额占总交易金额(GMV)的比例达到37.8%,而去年同期是22.6%。考虑到京东庞大的体量,它的转型速度已经是相当迅捷了。

京东开放的目的和效果如何呢?首先,转型是做大规模的必由之路。刘强东非常在意京东在规模上赶上并超过阿里。单凭一己之力,京东无法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必需依赖第三方的贡献。

其次,转型是流量变现的有效方式。2014年二季度,京东活跃用户数达3810万,自营商品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购物需求。第三方商家既填补了空白又给京东带来可观的收入。

再则,转型可以大幅改善经济效益。自营模式下,出售商品的总价被计为营收,京东的毛利润率约为10%。而从第三方商家取得的营收,扣除相应的系统运维、带宽成本后毛利润可达70%以上。2014年第二季度,第三方卖家贡献了5.6%的营收,却带来30%以上的毛利润及近40%的GMV。

京东向第三方商家开放真是“名利双收”的好事。“名”是提高GMV,“利”是赚取高额利润。刘强东放言“赚取千亿净利润”的底气就在此处。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京东的开放面临着两大挑战。

首先是保证商品质量及良好购物体验。第三方卖家大量涌入,保障用户享受与京东自营同样的购物体验是极大的挑战。刘强东的决心毋庸置疑,但打假是个系统工程,信誉体系建设、管理经验积累一个都不能少,光有“零容忍”的狠劲儿是不够的。2014年二季度末,京东有3.8万卖家,而阿里的三个平台(天猫、淘宝、聚划算)共有800万卖家。京东刚与几万卖家斗了几年,阿里已经与几百万卖家斗了十几年。刘强东过去可以嘲讽天猫、淘宝上面有假货,但京东与假货斗争的经验显然不如阿里丰富。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

最新文章
咨询客服 领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