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团队

创业项目
当前位置:王柯团队 > 网络创业 >

进口电商破局:海淘将死,平台与特卖为王

2024-08-12 王柯团队
进口电商破局:海淘将死,平台与特卖为王

进口电商公司在2014年的势头是:成立三个月后,融天使轮。再过三个月,融A轮。在海关政策转变和资本市场活跃等利好因素的推动下,一度乏人(vc)问津的进口电商(出口电商即为已经在美国上市的兰亭集势)终于开始火爆。

i黑马&《创业家》采访了洋码头、蜜淘、海豚村、壹时尚(黑马营七期学员尹翔龙所创)等创业公司,为大家梳理出了这个细分行业的发展简史、关键点与未来方向。

jinkoudianshang 进口电商破局:海淘将死,平台与特卖为王
洋码头往事

做进口电商,曾碧波属于最早的那拨人。

2004年,曾碧波进入eBay工作,期间他看到了出口的天花板,于是开始研究进口。到2008年,人在美国的他自认为把模式研究透了。他打算创业,这时有几种选择。

第一个选择:要不要回国,要不要做物流?“当时几种看法,在美国的话,离供应商近点儿;若是回国,离消费者更近。”挣扎很久,2009年,他依然选择回国。

他的判断,一定要离政府近点儿。曾碧波对i黑马&《创业家》说,“跨境电商的上游、中游、下游,政府扮演着致命的角色。整个产业链来看,落后的瓶颈在物流,物流瓶颈在海关,海关的瓶颈是政府。”这些在洋码头后来的经历中得到印证。与洋码头同期的玩家,除了淘宝、走秀网外,几乎没有。

国际物流的水很深,曾碧波一头猛栽了下去。2010年,曾碧波搭了一个论坛,分享代购心得。2月份,他开始搭建物流(贝海物流)。“我在上海谈了一个合同,又跟中国邮政谈了一个协议,我做他海外物流合作伙伴,负责收货,他控制物流环节。”

那时洋码头还没上线。整个公司4个人,曾碧波一人搭物流。“我用美国朋友的家做仓库,他用我的系统扫描称重,给他服务费,我再联系美国配送公司去提货,货到上海后,我跟邮政合作把货清出来。”这是贝海物流的最早雏形。

2011年,洋码头正式上线,曾碧波面临第二个选择:要不要做海淘?海淘的意思是:去美国电商上扒信息,编辑到洋码头上,用户购买后,洋码头再去美国电商买,再用自己的物流回来。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

最新文章
咨询客服 领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