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产品设计行业有些年头了,发现还是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不断强迫自己去思考,去总结,这是这个行业最吸引我的地方。并且,我也时常翻看自己之前的总结,发现,总是能从过去的总结中重新寻找很多灵感。也许正是这样的感觉不断的推动着自己在往前走吧。
产品设计3件事,搭架子、定流程、抠细节。
搭架子
产品设计工作,首先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依据设计者对市场的理解,对用户的理解,对战略布局的理解,去搭建一个生态系统,或者换个角度看,就是一个虚拟的王国。产品架构是最底层的设计,这会直接影响到后续产品的不断发展路径。
我比较喜欢用一个词叫做「产品的边界」,任何事情都有边界,产品也一样。产品边界的一个直观外在体现就是产品的架构。
比如,在12年的时候,我在做快捷酒店管家的产品。快捷酒店管家的起源是一张便签纸,连长在上面画了一个原型,地图上面插几个小牌子,牌子展示的是酒店的名称,这就是快捷酒店管家最早的产品框架。
我对这个产品框架做了完善,增加了个人中心的入口,增加了展示列表的入口。但是,架子没有做改动,就是以地图为核心,展示附近的酒店。
现在回头再看这个框架,是有明显的边界,其根本的限制就在于地图的使用。地图占据了用户界面的绝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看上去很直观,但是实际上展示信息有限。所以,如果快捷酒店管家要做更广阔的探索,必须要改变这个架构。
同样的,uber作为一个用车应用,也使用了地图作为其基本的产品框架,而国内的打车软件滴滴和快的也都使用了这个架构。这个框架对uber而言,有更多的限制性,可以预见的,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架构将成为限制其产品扩展的一个巨大问题。
uber用地图做为主要界面展示,揣测一下,是试图达到这样几个目的,将车辆的位置实时在地图上展示,可以突出很多车,且车就在附近的感觉,建立用户的信任感。当只有一个业务的时候,这个框架非常适合,但是,扩展性就差了很多,我们可以看到,uber目前主要在页面的下方,与地图并列的部分展示不同的车型,不同的服务的,在某些地区,服务特别多的时候,uber都开始采用双行选择的展示方式了,很臃肿。可以预见的,国内学习uber的滴滴和快的,肯定会多品类的扩充,肯定会遇到一样的尴尬。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