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这个流行“产品未上线即获投资”,“一个idea搞定投资人”,动辄“估值过亿”的创业时代,未来社交网络“十年后”在上线近一年之后,终于拿到了天使投资。
“十年后”是一个“做梦”的网站,用户可以在这个网站上分享自己的想法、计划或者资料,制作自己的梦想时间轴。这个网站想做的,就是提醒你不要忘记最初的梦想:十年后,你要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没有投资怎么办?一起凑钱熬过来
“十年后”是2013年11月份上线的,经过一年多的积累,目前已经拥有近20万用户。就在最近,“十年后”推出了iOS移动端App,增加了私信功能,细化了梦想时间轴的时间表功能等。创始人笪兴说,“十年后”的Android版App也会很快推出。此外,笪兴说,以后还会逐渐推出“梦想连线”以及“梦想导师群组”功能,加强“十年后”的社交性和互动性。
2014年3月,“十年后”拿到了上海InnoSpace创智空间数十万人民币的种子投资,9月获得创新谷数百万元人民币天使投资。在拿到投资之前,这个网站是怎么活下来的?笪兴说,最开始的时候当然都是自己掏钱,后来种子轮融资也很快花完了,团队成员一起凑钱熬了过来。
笪兴说,这次融资将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完善产品团队,增加运营团队,以及开展线下活动的运营,将“十年后”在大学里的梦想合伙人团队扩展至50―60人。
在一次演讲中,笪兴提到,“十年后”的梦想平台具有很大的数据价值:知道在未来某一个时间点用户想要做什么事情。在他看来,这是非常宝贵的数据资源,背后蕴藏着重要的商业价值。“基于此,我们有了一些比较幼稚的商业模式的思考:首先我们想做一个广告投放的精准营销平台,其次我们会开放API接口让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其中,另外我们还会提供个人定制化的咨询服务、教育服务和职业规划的引导。”
那么,这几个“比较幼稚的商业模式的思考”现在已经开始付诸实施了吗?笪兴说暂时还没有,因为投资方没有给“十年后”盈利压力,更看重产品与用户,而团队也希望眼下可以进一步完善产品,推出更有社交黏性的功能,并且覆盖更多平台。笪兴说,半年到一年后,会开始盈利模式方向的探索。
“十年后”的团队成员现在有13人,除了笪兴自己,还有另外三位合伙人:啜雪冬,复旦药学本科毕业,之前从事电影电视相关工作,现在负责运营推广;常晓蔚,上海工艺美院毕业,负责设计;季玮,伯克利计算机系休学生,负责产品与移动端开发。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