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是信息中介,原则上不承担信用风险。但P2P网贷模式下,贷款审核、跟进和违约追讨等均由平台负责,投资者只能根据平台提供的贷款信息筛 选贷款进行出借,这就使得风险的管控与承担出现分离,平台有放松贷款风险管控的负向激励,投资者便会对P2P投资谨慎,进而抑制了行业的发展。因此,为打 破这种僵局,平台就必须提供保障机制,以降低投资者的担忧。
自2005年3月全球第一家P2P平台Zopa成立至今,P2P网贷 发展已经近十年,在我国也有八年的历程了。P2P网贷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撮合借款者和投资者之间直接交易,避开了传统金融中介,使得借款者能以较低 的成本借到钱,投资者也能得到比银行存款高得多的利息,而平台则从中收取服务费,可谓是“共赢”。
P2P的高风险既源于行业缺乏 规范,也与本身的模式密切相关。P2P平台与银行相比,理论上,银行是信用中介,一面吸收存款,一面发放贷款,赚取利差但需承担信用风险;而P2P平台是 信息中介,通过撮合借贷双方交易而赚取服务费,不承担信用风险。但由于贷款审核、风控和违约追讨等均由平台负责,投资者只能根据平台提供的贷款信息筛选贷 款进行出借,这就使得风险的管控与承担出现分离,即平台管控风险,投资者承担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平台就有放松贷款风险管控的负向激励,投资者便会对 P2P投资谨慎,进而抑制了行业的发展。因此,为打破这种僵局,平台就必须提供保障机制,也就不得不向银行学习。
模式一:风险分散化
风险分散化是P2P网贷与生俱来的安全保障模式。由于P2P是个人对个人的借贷,借贷金额往往较小,而平台设置的最低投标金额也很低(低至10元起即可投标),因此投资者往往是在多个借款项目上出借,自然而然地实现了风险的分散化。
在 欧美国家,金融市场高度成熟,具有可靠的信用体系,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也较强,因此凭借风险分散化以及信用评级体系便可支撑P2P发展。然而,我国的金融市 场还处于改革之中,征信体系不完善,投资者的理财意识和风险意识也相对薄弱,仅靠风险分散化是不够的。这也是P2P在2007年至2012年之间持续受到 抑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