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天卓团队把O2O理解为“实体经济的互联网化”,甚至定义成“在用户和部分生产工具都信息化、互联网化的前提下,如何重新从用户需求出发,重新定义和设计传统商业模式”,如果O2O是这个定义,那么这一波浪潮才刚刚开始。
O2O是个定义太模糊的词,我们团队内部讨论时往往会把它理解为“实体经济的互联网化”,甚至于定义成“在用户和部分生产工具都信息化、互联网化的前提下,如何重新从用户需求出发,重新定义和设计传统商业模式”。如果大家认可的O2O是这个定义的话,那么这一波浪潮不仅仅没有过去,而且是刚刚开始而已。
打车,吃饭,旅行,送盒饭,洗衣服,做指甲,洗车,按摩,阿姨打扫,超市购物……这些传统领域正在一个个互联网化。有些是简单地信息传递,有些包含订单,有些开始创造解决方案送“货”(商品或服务),有些则开始自己生产商品(例如自己招募和培训阿姨队伍,并建立管理标准)。
用户的需求(比如被按摩)真实存在,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例如上门按摩)未必靠谱。可这并没有关系,对于市场整体而言,如此成千上万家O2O创业公司涌现,各有各理解,各有各打法,踩到点的活,踩不到的死,优胜劣汰市场整体还是能进化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行行业业多多少少都会被重新定义和设计。
重新定义解决方案去满足“老”需求,这只是开场戏。很快,因为我们提供了更适合用户的工具,用户的行为方式会发生改变,而这个改变又会反过来对实体经济产生更深入的推动。举例来说,以前我们路边找吃饭的地方只能看门面看客流,现在则会打开大众点评查附近的店。这个简单的行为方式的变化聚沙成塔之后,会使得传统经济中门面的价值(这个价值有两部分,一个价值是空间――放厨房和餐桌,一个价值是信息传递――让路人知道这里有店)显著降低,在这个基础上,地理位置极度偏僻但是口碑良好的小店才有可能冒头。类似的,用户习惯了用手机打车之后,路边会更难拦车,从而导致更多人用手机打车,最终打车软件掌控了绝大部分供需信息,而这时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供需信息重新设计产品创造新的价值,专车就可以理解为一个早期的尝试。
在重塑体验,和反过来重新创造实体产品之后,我们认为O2O会进入到重新创造联结的阶段。往小了说,大家用滴滴打车后分享红包到微信,用快递打车到金百万附近被推送优惠券,住进You+公寓里享受到美的专供的空调,这一类的跨界合作会越来越司空见惯成为常态;往大了说,互联网联结一切,未来公司都将或主动或被动地变得开放,互为支持。竞争将不再是公司个体能力的竞争,而会成为公司所在的价值网和生态系统的竞争。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