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到一份南澳大学营销研究中心的报告,“购物只是分秒钟的事儿,无论线下线上。”我再次想起,如今多少市场执行人员,对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重要性,依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其实没有那么在意你?消费者,买买买
当然,总有一小部分消费者,和一小撮商品与品牌,成功完成良性互动,建立深厚联系。但残酷的事实是,大多数消费者,既不在意,也不会与品牌建立互动。他们只是单纯的买买买。南澳大学的这份报告提供了两个极其有趣的数据,与消费者的线上线下邂逅,品牌只有
? 13秒。 是的,消费者在线下购买一个产品,平均时间为13秒。数据是基于大量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得出。
? 19秒。 线上购物也许情况稍好,消费者平均花费19秒决定线上购买;其中,一小部分人更是以10秒成为“秒杀专家”。
并非夸大其词,简单的事实就是,对于大多数品类,消费者心中已有一份可接受的品牌清单,他们在无需花费更多时间完成购买决策。生活中有很多更有趣的事儿,伴侣、孩子、娱乐活动、出游,他们就是简单的,没有时间和精力和品牌“玩”。当然,也不排除少数例外。那么,是什么让消费完成得如此简单快捷呢?答案是,惯性和直觉。

消费者如何决定购买什么?
惯性非常容易被理解(我曾经买过这个品牌),但何为“直觉”促成购买?直觉就是简单的品牌跳入眼帘。南澳大学研究所称其为“精神可获得性”。也就是能让消费者在精神上快速联想品牌的能力,而这也是通过记忆结构达成。如,某品牌logo上的形象图案,或专属于某产品的广告语。
想办法增强品牌相关的回忆结构的数量和长度,是品牌的精神可获得性的关键。现在,让我来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上一次在货架前联想起品牌广告是什么时候?如果你够诚实的话,我相信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没有。那么既然如此,我们究竟如何让广告对购买决策产生影响?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