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O2O,这个中国人自己发明的英文单词,在2014年的创投市场从头火到尾。创业者往自己身上狂贴O2O标签;投资者放出大话,称非O2O项目不投。于是,美甲、家政、车后市场,后来甚至是按摩,理发都出来O2O。一想象那O出来的场景,直让人瞠目结舌,一身冷汗。O2O不是万能药,不仅听多了烦,更要谨防一窝蜂后惨死路边。废话不说,我们今天就将失败了的O2O一个个说给你听。
说在先前的话,什么是O2O?
O2O定义不同,理解也会有偏差。1.0版本,即online to offlineand offline to online。基本上涉及到线上线下运行的项目基本都可称之为O2O。
2.0版本,将O2O进行了系统划分。一类是实物类O2O,苏宁、万达等很多厂商和零售商都在搞,核心是线上线下产品体系打通,做全渠道分销;另一类是服务类O2O,线上做一个面向用户的平台,给线下实体商业引流。
3.0版本的O2O,是指在未来工业4.0大趋势下,物联网充分成熟起来,实现万物互联,线上线下实现更高层次融合。
本文主要涉及的是第二类中的服务业O2O。即最初靠在电线杆上贴小广告进行导流的那些服务类企业,如今已经在移动互联时代实现升级换代,导流方式更加高大上。当下盛行的美甲、外卖、家政等项目,莫不如是。
1.餐饮类
2013年,中国餐饮行业O2O市场规模达到623亿元。预计到2015年,我国餐饮行业O2O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左右。资本市场对于餐饮O2O也是相当照顾,随着饿了么今年5月份获得大众点评8000万美元的融资,美团近日获得7亿美元D轮融资。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以下为O着O着就消失了的餐饮类企业名单。
死亡名单

死亡原因
1)“平台黑洞”:必须不断地烧钱、补贴、砸流量、抢用户。饿了么、到家美食会、美团等不断掀起用户抢夺战。但用户能够持续选择的入口是有限的,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甚至淘宝、百度都有可能成为直接竞争对手。这类项目难度系数较大。
2)有空间,但运作难度大:挑食火锅、8号虾馆、叫个鸭子、爱鲜蜂等都是基于特色产品而形成的O2O模式,但也均面临着物流和规模化的压力,就看谁能蓄谋突围了。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