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查看了手机上装的所有APP,惊奇的发现,“发现”基本成为APP的标配功能。
那么问题来了:
1、“发现”真的有必要吗?
2、需要把发现作为一个独立的导航标签出来吗?
3、发现真的做到了简化产品使用吗?
4、用户买不买这个发现的账?
各位产品经理,来辨辩?
Shallwey是OP粉(即作者)的回答:
以下是我本人对“发现”这个功能的看法。
一、定位
“发现”只是一个二、三级支线功能的收纳箱而已,在不影响其他主线功能的情况下有一个统一摆放的位置。“发现”里的功能大多是独立的功能,与其他功能没有直接逻辑关系(可能有间接关系)。
二、名称
以“发现”来命名App的某一个版块,我最早是在微信里看到的。微信的“发现”最开始叫“朋友们”,包含朋友圈、扫一扫、摇一摇、漂流瓶、从手机号和qq通讯录添加等功能。后来由于微信的体量越来越大,腾讯游戏、新闻、大众点评、京东都想以微信为入口,而这些入口与微信自己的社交功能是不相符的,所以”朋友们”这个版块变成了集合腾讯的SNS、匿名社交及其他与社交无关的功能的“发现”。
而在其他App里,“发现”这个名称是否妥当是有待商榷的。社交由于有社区或经营活动而设置“发现”、电商因为运营活动或店家活动而做的信息聚合发布,私以为“发现”“动态”“更多”,都是比较合适的,其他类别的App如生活服务、工具类产品用“发现”来命名某版块,就要看功能的性质了。
再多嘴一句,开发者们之所以都用“发现”这个名字,其实也是为了迎合用户的认知,避免认知偏差带来的功能被用户不理睬的风险。
三、必要性
说了这么多,“发现”到底有没有必要以一个分区单独陈列呢?
诸位开发者当然会异口同声地说――有!
如上文所说,“发现”是二三级分支功能的收纳箱(所以有效地避免了产品的臃肿),虽然与产品的主线不完全相符,但是可以在侧面辅助主线,或者根据功能的不同,能够为运营服务。比如社交产品里的活动类功能,都是能够拉升用户活跃、留存、在线时长的,对产品是有裨益的;再比如电商产品里的导购类功能或店家经营活动,是能够促成用户的频繁浏览甚至导致购买行为的。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