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团队

创业项目
当前位置:王柯团队 > 网络创业 >

吴晓波: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2024-08-12 王柯团队
吴晓波: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来源:天下网商

4月25日上午,财经作家吴晓波频道的千人大课――“转型之战: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机会”在深圳华侨城洲际酒店举行。大课从中国经济改革的大历程探讨“转型之战”的意义,并试图解答为什么传统企业会发生今天的危机,又有哪些值得尝试的做法?

以下是天下网商记者孙姗姗从现场发来的吴晓波演讲整理。

第三次大转型有三个产业变数

第一,成本优势丧失,倒逼强制性淘汰已经开始。
第二,互联网猛烈冲击,产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第三,中产阶级登场,力促消费升级。

传统企业转型三大纪律

第一, 没有传统的企业,只有传统的人。
第二, 互联网+不是一次营销变革,而是一场生态革命。
第三,没有技术升级的互联网转型是一次“死亡之旅”。

传统企业转型八项注意

第一,注意原有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否已经丧失。
第二,注意原有的产业生态链是否被破坏。
第三,注意原有的渠道及品牌战略是否已经被颠覆。
第四,注意消费者结构是否适应圈层化的演变。
第五,是否出现跨界竞争者。
第六,注意企业的经营主权是否已经交棒给80后。
第七,注意技术升级是否跟上大数据潮流。
第八,注意金融市场化和衍生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复盘产业转型三大周期

36年来,在中国做企业,产业波动周期性非常长,基本上在10年到20年之间会有大波段的产业周期。

第一个周期是发生在1978年到1997年,这是第一个波段。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进行重大的经济转型,我们由命令性的经济国家转向民生,整个产业开始轻型化。这20年中出现了全面的创业浪潮,第一次是1978年,所有创业的人大致是农民和城市里的失业者,例如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做了一把瓜子,就获得了民营企业发展的第一笔钱,食品饮料领域也是在这第一批崛起。

第二次是1984年,这一年可以称为企业元年。中国推了《推行城市体制改革的决议》,把农村年产承包责任制,把国营企业通过承包的方式给到厂长们。例如海尔的张瑞敏,他原来是轻工局的一个干部,引进了一条生产线,开始做冰箱。他砸冰箱,意味着在中国企业界第一次出现了“质量意识”。传统行业的精细化管理和质量意识是在1984年开始建立的,所以现代企业的概念是从他砸冰箱那一声开始有的。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

最新文章
咨询客服 领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