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社会化营销的巨大冰山中,Relationship(关系)是底座,Contact point(接触点)是中腰,Content(内容)是顶层,如今沸沸扬扬的自媒体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窥见全貌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社会化营销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在我看来有两个:小米、加多宝。小米依托于产品,加多宝依托于事件,殊途而同归。
当小米和加多宝造就了一类营销现象,模仿就从未停息,却无人能出其右。Why?大多数人只看到了现象,除了会说牛逼之外,就只知道抄袭创意。
热点稍纵即逝,好创意也不是打破脑袋就能想出来,所以跟风在所难免,就看你会抄不会抄。以成龙的那个破洗发水广告中的duang为例,一大波八竿子打不着的 品牌使劲往上凑,以为改个文案,换个logo就能给自己涨粉加赞。岂不知先下手为强,后下手喝汤,狗尾续貂者连个渣渣都舔不上。
诚如汪师傅所言,“有人模仿我的脸,还有人模仿我的面,模仿再像,也不是正宗老坛酸菜牛肉面。”有样学样,终究不长。水面之上的冰山再壮观,也只是潜伏于水下的巨大冰山一角。窥视社会化营销全貌,不懂CCR哪行!
CCR 是我自创的一个组合词,分别代表了Content(内容)、Contact point(接触点)、Relationship(关系)。Content(内容)属于表现层,Contact point(接触点)属于中间层、Relationship(关系)属于底层,其中有哪些道道,听我一一道来。
Content(内容)
先来说第一个C(内容),这也是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在论坛和微博时代,传统企业驾驭用户和话题的能力稍显不足,自打微信面世,自媒体蔚然成风,内容营销一片叫好――不就是写文章吗,我看行。真行吗?未必!文章是内容,但内容不是文章。内容是什么呢?话题、事件、创意、活动、产品。
产品也算内容?没错。在社交网络时代,产品即内容,内容即广告。能够“让用户尖叫的产品”还怕没传播力吗?依然是1999元,但“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足以 让米粉们心跳加速。当然,如果你的产品不能让用户尖叫,或者说尖叫分贝不高,那就另打别的内容主意吧!“封杀王老吉”是事件引发的话题传播,“对不起”是 创意导向的悲情营销。
事实上,我们发现,如果没有话题的提炼,事件、创意、活动、产品都不能单独作为内容存在,或者说爆破力不够强。因此,1+X成为了社会化营销的标配。这个1,你要说是标题党,我也不反对,但是千万别和后面的X搭不上,那样就白搭了。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