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O2O可谓是火的一塌糊涂,因为只要是个互联网(PC和移动)涉及到人类吃穿住行生老病死娱的项目都可以冠以O2O的名号,我想O2O的提法可能只会再持续2年左右,以后大家都不叫自己的是O2O项目了。
O2O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天猫商场起来的时候就带有O2O的属性,其中很多传统服装品牌在网上开了自己的商场,用户在线下试穿,记住了货品号等信息后为了追求价低再去天猫上购买商品。
团购也是典型的O2O项目,通过互联网手段吸引大批用户积聚到团购网站,让大家在出门前就安排好了自己的行程。记得4、5年前团购打的一塌糊涂,现在90%已经关门了,剩下大众点评,美团,糯米。但是现在团购类网站也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就拿电影票做例子,现在信用卡消费有10元看电影,平时的折扣力度也与团购价持平。另一方面,专业的电影APP也打的火热,格瓦拉这几天推出18元3D电影,28元4D电影加在线选座,豆瓣电影也可以在线购票加选座。虽然团购网站也推出了在线选座的功能,但是竞争力明显下降。
除此之外,近一年来,上门O2O成为了新的战场,几乎覆盖了各种各样的服务行业,其中涉及到美甲,厨师,洗衣,宠物,超市,外卖,打的,家政,搬家等等,全国在这方面深耕的创业团队也超千个,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团队将会变成怎么样的格局和生态系统?毕竟13、14年以后,几乎所有的O2O品类都有人在做了。窗口期关闭之后,就是淘汰厮杀了。在这场淘汰赛中,选手们会跑向何方呢?以下是我的三点猜测。
?上门O2O项目都以自营为主和加盟为辅,逐步减少自营的比例但不会完全消失
目前看来,大部分的O2O项目,例如美甲O2O,厨师O2O,按摩O2O,搬家O2O的创业团队起步都以自营为主,基本上都配备了自有的人员。因为完全靠被解放的那批受益人,服务质量无法把控,服务流程无法规范。很容易因为用户体验问题而失去第二次使用,进而流失掉整个行业的用户人数。自营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也能更好的培养第一批吃螃蟹用户的良好习惯。但自营涉及到公司规模的问题,跑不快,体量也有天花板。
所以自营的O2O项目势必会逐步引进加盟人员,因为已经有前期自营人员制定了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加盟人员知道怎么做,同时为了更好的获取订单量也不会降低他的服务质量。在加盟人员达到一定规模后,服务流程清晰,服务质量又在可控范围之内,企业会逐步减少自营人员的比例,自营的服务人员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也会跳出合同制变成加盟人员。但企业一定会保留必要的自营人员,这部分人员要起到风向标的作用,配合企业推出某些宣传政策和规则制度。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