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互联网当下最热门的领域,不只是阿里、腾讯、百度的必争之地,也是每一个创业者开门纳客的挚爱,投资人、程序员、商务专员、营销大师……所有的人和所有的钱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但也有另一种声音――“这些很热门的词其实是在虚张声势,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硅谷“创投之父”彼得・蒂尔这样看待中国O2O的火爆,“如果创业者把自己的公司贴上O2O之类的热词做标签,我在投资时会持谨慎态度”。
现状:垄断,还是垄断
O2O,即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讲究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的融合,团购是这一理念的先行者。而在创业浪潮中,更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横向的,比如餐饮O2O、汽车O2O、美业O2O……可以说只要从业者想,没有拿不出的O2O帽子。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餐饮外卖、汽车类企业为创业者最常选择的类目,其中餐饮类O2O企业约有140家,汽车类O2O超过130家。见者有份儿也意味着竞争惨烈。据知名第三方互联网调研机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全年订单规模达到3.76亿单,规模惊人,但百度外卖、美团外卖和淘点点依靠覆盖城市数量的规模优势成为外卖市场的绝对领先者。美团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31日,美团外卖市场份额已达50%,日订单量突破220万单。
在这一背景下,记者发现,今年以来,餐饮类O2O鲜有融资案例,外卖类更甚,垄断效应已现。实际上,从资本的维度讲,垄断趋势也在加强,以BAT为首的巨头也已开始搭建O2O集中化入口。据不完全统计,腾讯去年在O2O领域的投资超过25亿美元,投资范围包含本地生活服务、打车应用、医疗和电商等;以技术见长的百度则在近期提出要做链接3600行的通用平台,其副总裁李明远首次详谈百度O2O战略。
问题:烧出的伪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O2O新模式不断涌现、新公司前仆后继,但这些从业者占领市场的打法却出奇的一致:补贴、补贴、再补贴。
记者了解到,5月底河狸家豪掷1亿元于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都和广州的用户。而给用户补贴几乎已成河狸家的常态。同样的战术也发生在其他行业,比如今年3月的家教O2O和电影O2O领域。
金沙江创业投资合伙人朱啸虎认为,今年检验O2O项目能否活下来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怎样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也能把用户规模做起来”。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