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2000,教你如何在帝都享受奢华生活――早上醒来,先打开拼车软件,预定顺风车,首单免费!中午吃饭的时候,比较一下哪个外卖平台在搞补贴活动,定一份9元大餐;周末,找个清洁工打扫一下房间,顺便叫一个按摩师上门按摩。当然也都是免费的……”
这是我在朋友圈看到的一个玩笑段子。不过,免费洗车、免费按摩、免费钟点工、免费叫外卖……O2O的确已经成了补贴烧钱的代名词,而用户在乐此不疲地享受各种补贴的同时,O2O也似乎已经不再是“红海”,更像是一片“血海”。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几十甚至上百个大大小小的APP参与竞争,背后是无数冲着“互联网+”概念而来的民间资本或风投机构。
这些O2O的创业项目,所属的领域和细分市场迥然不同,但讲出来的故事却出奇地一致:“通过补贴培养用户习惯,成为XX的入口,成为XX界的UBER、淘宝。”你可以把前面的XX任意替换成任意一个O2O领域,然后就可以拿这句话去忽悠投资人,肯定百试不爽。
然而,真的能成为入口吗?真的能成就那么多XX领域的UBER、淘宝吗?
99%的O2O都不可能成为入口
这是一个很令人沮丧的结论,但我相信这句话是真的。如果你是一个投资人,想要投资任何一个O2O项目,那么请面对这个现实吧!Uber成功了,并不代表它的模式可以被复制。当补贴大战结束之后,即使是成了这个领域的胜利者,也并不能意味着能顺利成为入口。
原因很简单:成为一个入口的前提,是高频。
Uber能成为入口,因为它占据的是一个高频需求。打车是城市人几乎每一天都有可能遇到的需求;
外卖能成为入口,也因为它是一个高频需求,学生白领每天都需要叫外卖;
大众点评和美团能成为入口,因为餐饮是一个高频需求;
微信能成为一个超级入口,原因也只有一个,超高频。
所以,除了在雾霾严重的帝都,洗车多半不会成为一个车主O2O的入口。而美甲、按摩、宠物、美容……这些低频的需求也不可能成为入口。当然,无法成为入口并不代表着这些O2O没有前途。只不过这类O2O很难以App的形式独立存在。
O2O的“象限法则”
我是学理科的,所以我喜欢把东西分类。当我尝试把O2O进行分类时,我发现一个有趣的“象限法则”:把“频次”和“垂直领域”作为横轴和纵轴,不同的O2O会落在不同的象限里。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