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经济与旧势力势必水火不容,此消彼长吗?在作者看来未必,O2O的内核与分享经济有异曲同工之处,融合协同带来的将是一杯冰爽的啤酒,而不是即可破碎的泡沫。
全球最热的分享经济代表公司Uber风头无二,一边是在成都、广州与中国监管机构斗法,一边是疯狂的融资和飙升的估值。近日Uber再次计划融资15至20亿美元,新一轮融资对公司的估值将为500亿美元或更高,如果此轮融资成功,成立6年来,Uber累计融资将超过50亿美元。Uber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具价值的获风投资助的初创公司,能与之媲美的只有Facebook在上市前曾达到的500亿美元估值。在旅游O2O中,行和宿是两大板块,另一个分享经济的代表是住宿领域的颠覆者,Airbnb,今年3月份传出其正在进行10亿美元的融资,彼时估值已然超过200亿美元。
在硅谷价值达到10亿美元的科技初创公司被称为 “独角兽”(unicorn)。它是传说中具有神话色彩的罕见动物。而市值超过百亿美元的科技公司被彭博财经称之为decacorn(十角兽),这样的公司无不是现象级的公司,包括Dropbox、Pinterest、Flipkart等。硅谷科企业史上,达到百亿美元的量级Airbab用了5年,Uber用了6年,Linkin 用了10年,而星巴克整整用了32年。如今的Airbnb估值仅次于拥有88年历史的万豪和108岁高龄的希尔顿。我毫不怀疑科技的力量给这些公司带来的巨大变革能力,但同时也对其隐含的泡沫感到担忧。
Uber、Airbnb高估值带来的泡沫隐忧
分享经济的热潮让资本疯狂追捧,2008年的次贷危机让美国遭受重创,尤其是后来蔓延到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实体行业,资本的投资热度受到巨大遏制。而分享经济的崛起恰恰是次贷危机最为严重的2008年、2009年,这两年中分别诞生了Airbnb与Uber。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下什么是分享经济:分享经济一般指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闲置或未充分使用的资源(包括时间、空间、物体)等就近向需求者提供及时服务,互联网平台对供需进行资源组织和调度管理,形成事实上的产品品牌,在法律意义上则以平台上的服务供应方,个人以独立承包商身份向需求方提供服务,平台收取服务佣金。当然分享经济也被称为合作消费2C(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有所谓的3P特征(People、Planet、Profit),既为需求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people),又通过共享的形式节省了地球上的资源(Planet),还为企业与独立承包商们挣得了可观的利润(Profit),实现了3P的完美统一。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