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这一年多就是个不断打怪升级的状态,刚刚找到稳定日新增的办法,就踏上了组建团队的征程,人到位了,紧接着面临的就是成倍增长的市场费用,和不那么成比例增长的数据之间落差。
我可以超级自信的说,现在汤圆拥有一个很棒的市场团队。我们有16天建立全国最大校园联盟的“校园教父”,有覆盖全国上万媒体资源的“拼命PR”,有网感和悟性都很棒的新媒体姑娘,也有人见人爱车见车载接得住各种合作的“长腿商务”。
但是,在整个一个多月团队磨合的期中,我陷在一种从未有过的焦虑中――大家都在努力的埋头苦干,辛苦,却缺乏成就感。
在汇总月报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
大篇幅用在描述工作成果上,缺乏延续性和时间性的比对,对目标及目标达成的描述都很空。
而月报的定义显然不是汇报工作内容,而是总结反思和复盘。
一个团队的成长和磨合,一定是在一起打仗中建立起来的,而我的失职之处在于,没有把大目标拆解成阶段性、可视化的清晰小目标。导致大家在各自忙碌,却缺乏成就感和归属感。
简直太虐了。。。
进入正文――简单说说经过纠结,自己琢磨的量化目标方法。
1、目标设置不能太范范,要具体数字
比如:当月目标为日均新增激活从8000到12000,注册转化率40%(建议略高于原本的期望值,效果会更好)
那种“提高了品牌曝光度”、“增加了用户粘性”这种陈述性语句通通封杀。
提高品牌曝光度――百度指数上升多少
增加用户粘性――产品活跃度提高多少
要注意目标不是KPI,KPI导向会导致大家想尽办法去完成那个数字。目标是为了提醒大家,在做事的过程中有指导方向。
2、团队需要有一个终极目标
整个汤圆的终极目标是月活跃作者数。梳理出要影响“月活跃作者数”的各个环节,市场、产品、运营各自关注自己领域的那个参数,提高绝对数量和保住转化率并行,每个部门都很明确我们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
市场团队关注新增总数以及注册转化率(前者为了保证用户量,后者为了确保用户质量),拓展流量渠道、做品牌影响力。
产品团队关注新增用户中的作者转化率,开发创作引导等产品功能。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