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根据使用场景做产品分析,其目的是就是让设计团队在产品未上线之前熟悉用户的使用流程,更彻底的了解用户需求,那如何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且看作者分析。
作为一名产品汪,每天不由自主地要观察身边各种人and事儿,比如坐地铁的时候观察大家持手机的方式,有用大拇指和食指夹着的,有用大拇指和中指的,有蹲着的,有坐着的,有倚靠着的….
所以,产品汪们别只顾忙着在坐地铁的时间看36kr啊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啊,公众号啊,抬头瞅瞅,或许他们就是你的用户群。

先对“使用场景”(或者叫用户场景)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使用场景的三个关键因素:
对象(用户)、动作(需求)、情景(场景)。
也就是说,使用场景说的是一个关于“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要解决什么”的问题。然而这三者必须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后才能产生一个特定需求下的场景。
正如上文列出的三个对应因素『同学甲』、『回家』、『同学聚会结束』,正常的连词成句是同学甲聚餐结束后要回家,这句话很快会形成一个情景,同学甲走路回家、同学甲给老公打电话来接、同学甲打的回家等,决定她回家方式的原因可能有很多,聚餐地离家的远近、选择回家的方式、是否着急回家等,为什么最后选择滴滴打车呢。
其实我们看到的需求可能就是『用户要回家』,但是一个成功的用户场景能够支持一个需求健康的发展是需要考虑很多关键因素。诸如现在如雨后春笋般的O2O各种疯长,有的坚强的活下来了,有的则销声匿迹了。
使用场景的宏观和微观分析
宏观的使用场景,当然这样讲可能不太专业,但是比较容易理解一点,那就是用户在什么样的需求下使用这个产品。
比如设计一款打蛋器,我们需要考虑主要用户群是谁,打蛋器要解决或者突破的问题是什么,在什么场合使用,那么所建立的用户场景可能就是厨房里的主妇做午餐的情景。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