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校园到成为一名互联网人,已是第九十九天。白纸一样的毛头小子也逐渐蜕变成既能踩坑也能填坑的产品经理新人。在京东深圳担任电商产品经理的这九十九天,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从踩坑到填坑的成长之路。
1、 梦想很远大,但产品经理是什么?
从QQ、淘宝、360卫士到如今的微信、滴滴出行,说不清各式各样的“产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跟着沾光并日渐成为“香饽饽”的则是所谓的“产品经理”。每个产品经理心里都有一个改变世界、造福百姓的执念。梦想很远大,但产品经理究竟是什么?产品的灵魂人物?产品的架构师、规划者?……相信大部分互联网人都可以随口滔滔不绝说出一套教科书式的答案。诚然,这些都不错,但这是你么,是我们么?笔者觉得非也,灵魂人物、架构师等这些字眼在大部分企业和产品线上都仅仅是首屈一指的领导者才应该做得。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在《秘密花园》上色,复杂的图案已经绘制好,要做的是如何搭配颜色美化图画。对于广大产品从业者,没有“灵魂人物”的光环,更多的是“把握有限资源输出最优方案下的步步为营”,做得是“跟各个部门的同事打交道、卖萌跪舔争取资源、平衡各方需求…”,而非“会议厅内,白板之上,指点江湖,描绘蓝图”。不谈灵魂,因为灵魂往往可能是业务Leader或老板;不谈设计,交互视觉开发都可能因为这种各种原因给你“更好的”的设计;不谈规划,计划赶不上变化;关注落地,是因为从你接到来自各方的需求开始,包括整理规划需求,制定产品方案,到争取视觉开发资源排期,然后督(催)促(命)各个环节保质保量地交付,都只有产品在推动。对于交互设计前后端开发,产品的需求只是他们的某个工作项,而产品却要推动整个流程顺利走完。这里没有耀眼产品规划师的光环和情怀,只有一个不断奔波各方背锅和催命的身影。只有等上线那一刻,产品经理才有属于自己的谈资,不然硬盘的所谓产品文档、产品原型就是一堆二进制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