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作者曹政,常用ID caoz,从事互联网十多年,技术大牛、数据控、历史控、考证控。曾参与创建一统统计、cnzz站长统计,曾主持搭建百度商业分析支撑平台。
以前,我经常劝一些牛人,特别是技术牛人创业,因为在我眼里,这个世界机会太多,成功案例太多,总是替朋友们错失机会而可惜。(咳咳,其实我也一样)。但最近,我突然觉得,现在的环境下,对于某些类型的人才而言,创业未必是最佳选择。
两个月前,一个技术大牛听说我恰好在上海,特意从杭州跑来跟我吃饭,这个家伙曾经是一家互联网巨头的架构师,当年因为看中游戏的创业热潮,(与我有关,惭愧,我向某大佬说这人水平了得,该大佬劝说他出来创业并给予最初的投资),出来组了团队做游戏,结果折腾了几年,团队一直没赚到什么钱,自己也一直很仗义的拿底薪,异常拮据,他感慨说,当时如果留在原公司,现在至少年薪两百万,他说这话,我百分百的信,此人技术功底深不可测,我做技术分享经常引用他的博客内容。而他之前所在的公司,在高端人才上的薪酬吸引力在业内有目共睹。
实话实说,十来年前,如果你能跟着一个上市公司,经历一次上市的疯狂,从而混到百万资产,已经足够让人羡慕。但今天,各个互联网巨头企业里,不乏大批百万年薪+的岗位,而且并不只是管理岗,技术岗一样有大量这样的鲜活案例,我在坡国认识一个中国来的面霸,拿到过多个国际巨头互联网公司的offer,当年曾经也放弃过Google的offer,曾经一起吃饭的时候感慨说,他在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同学,已经是百万年薪,远高于他现在的薪酬,尽管他在坡国已然属于技术圈里里较高收入的范畴。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象,一个技术大牛,创业的机会成本实在是够高。(题外话,我在知乎上说过,中国互联网高端技术人才的薪酬具有全球竞争力,有些人就是不信,十年前一批信息安全专家被老美挖走,最近几年你看还有么?最近被中国巨头挖回去的各种技术人才倒是一批批的。)
我又想起我大学兼职打工时的老板,他在2000年左右把公司顺利卖掉,套现几千万人民币,在那个年代绝对是一大笔巨款,想想当时北京豪宅的价格是6000每平米。他有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当年他刚到北京打拼的时候,但凡有一个30平米的小房子是自己的,都绝不会有后来的成就,很多创业成功的范例,都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硬把自己逼出来的。但有意思的是,当他有了几千万,有了豪宅和好车的时候,对行业认识更深刻,对资源的掌握更强的时候,他的第二次创业,却没有再现辉煌。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