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出来的人一定强么?对于这个话题,我本来已经做好了被口诛笔伐的准备,后来想下,还是低调点好,BAT出来的人我见过很多,只能说相比一般的公司会强,不见得个个都强。很多人只是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了合适的公司、合适的人、合适的时机,所以到了很多人仰止的位置,我倒是更欣赏前google最年轻的华人总监周杰的回答“只是运气好了点而已”。再说你招人,关键要招合适的人,不是非得找高手,唐僧加上三个悟空,不见得能取到真经。
之前uber有篇文章大火,就有猎头来问我认不认识uber中国的人,有篇“我在阿里做运营”的文章火了,就有很多人问我认不认识阿里的运营。很多文章其实只是捧了某个人或者某一批人,但因此相关的人等也都被神话了,关于这点,咱们得睁大眼睛、明辨是非。
我说过一句话“大公司能给你一顶光环,但不要把平台的成功归功于个人,离开了这家公司,你还能剩下什么,这才能证明你到底牛不牛逼!”归根结底,还是心态,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得好好掂量清楚的。
关于招人,在这里我正好也提醒下。我之前在酷我的时候,小米的新媒体运营都说做的很不错,我们就拿了三四十份简历,挑来挑去,我只选了六七份(一大半还不来面试),还有一份简历明显作假的,才工作了不到3年,居然做到了总监,单看那份简历,乏善可陈、毫无亮点可言,完全体现不出总监的水平,百分之百作假无疑。其实公司大了都会面临这种问题,很多人其实只是为了镀金,出来工资可以拿的更高,他们骨子里,并没有与这个公司同甘共苦的打算。有办法判别的:简历、面试抠细节,外加心理测试题(我之前的文章里有)。
逆商
现在的互联网环境稍显浮躁,就业的主力慢慢已经变成了90后,你再跟他们讲你的“当年”、晒苦逼,他们是绝对无法理解的。所以我来奇酷这边之后,从来没跟我的下属讲过我当年所受的那些委屈,而且我之前的文章里其实提的很少,倘若像个怨妇一样大吐酸水,我可以连续吐上十天十夜。
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不能总活在过去、回忆里,总得往前看的。你当年再牛逼、再苦逼,该翻篇的就让它翻篇吧。很多事情,让你再重来一次,不见得你还会成功,不见得你还会那样天真烂漫地坚守那份执着。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