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的产品坏的千奇百怪,好的产品都有相似的原因。就和做人一样,做产品经理需要遵循原则。设计的原则,程序的原则,运营的原则,思考的原则,管理的原则,行业的原则,相处的原则等等。
原则的重要性已经无须一再强调,重要的是产品经理究竟应该遵循哪些原则。每个产品经理都有自己的原则,但我们如何确定这些原则是否普适而且能引导产品走向优秀?这就是我写这个系列文章的原因,我只是个成长中的产品菜鸟,很多原则的探讨并不完全来自于实践,所以我对自己定的目标是“迭代”,希望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写作,能进一步迭代出更好更普适的原则来利己利人,同时欢迎大家帮助我一起迭代这份产品经理的“原则清单”。
我能想到最重要的原则是“做什么大于怎么做”,它不单单是产品经理的思考原则,也是任何工作乃至人生都需要遵循的原则。不过本篇我们着重以产品经理的角度去思考这个原则,不是讲究战略的CEO角度,也不是“选择大于努力”的人生角度。
现在请各位产品算一算,你花在“画脑图”和“画原型”的时间各是多少?
我给不出一个科学的比例,但我知道画脑图的时间应该远远多于画原型。有人说原型可以表达很多脑图表达不出的东西,解释起来更清晰,程序猿更喜欢看图而不是看字。是的,原型很重要,它是连接想法、界面和产品的关键步骤。
但是切记,在产品策划的早期,你可以用简单原型去加强思路表达,但千万不要花时间去做高保真原型和复杂的交互效果。思路不断在变化,评审过程中,不同产品也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很多时候不同的方案都有各自靠谱的理由,没有人可以确保自己第一版就做出完美的原型直接给到设计。早期的原型一定会被修改的千仓百孔,修改高保真原型可比修改脑图的成本高得多的多。
与其纠结在细节和界面,更重要的是用脑图梳理清楚你究竟要做什么。如果能把做什么梳理的清清楚楚,除去可有可无的功能,确保每个功能都有它存在的意义,然后再去思考体验和交互往往更有意义。
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颇为做“体验”的人感到不公。因为体验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天猫和京东做的都是类似的需求,差异在于体验;mac和windows做的也是一样的需求,差异在于体验;锤子手机因注重体验而受到尊敬;怎么可以说小孩子才聊体验呢。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