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见了一位老友,许鲜的创始人徐晗同学,在星巴克聊他的项目时,旁边坐着一位一号店的同学,也兴致勃勃的加入了讨论,于是,我是真的第一次感受到了人与人的思维是存在巨大差距的,请注意,我说的是差距,今天,我想简单的聊一聊。
反其道而行之的许鲜
事情是这样。
2014年,徐晗决定创业,做水果电商,成立了「许鲜」,在经历了一系列各种狗血和撕逼的事情之后,获得了天使投资,开干。
许鲜的模式和目前我们看到的所有水果电商都不同。
因为,许鲜不做配送。
每天凌晨一点前完成下单,中午之后到店自提,48小时不提视为自动放弃。许鲜的实体店只放在大学和写字楼附近,而在帝都,却火爆异常。
这种模式,在很多人眼里,譬如一号店的那位多年经验的开发人员眼里,是不够「创新」的,我在知乎上推荐许鲜的时候,就有人评论说:
「这和我去水果店自己买水果有什么不同?」
其实,太不同了。
做预定+自提,是为了实现零库存,降低了库存压力的同时是做到无浪费。
你们一定见过水果店的促销打折,往往是那些不能再放置的水果,不卖就要烂掉,烂掉就一分钱都赚不到。
但许鲜没有这个压力。
单月活跃用户比例81%
单周内复购21%
单月1300万流水
单个商品周转60多次
21天正向现金流
……
供应链省出来的都是钱。
和徐晗聊天的过程中,我看到的是一个今非昔比的创业者,我说:「你这几年变化好大,在盛大的时候,包括我出差北京咱俩去簋街吃饭的时候,我都没觉得你有这么大的变化,是这么多年在北京磨出来的吗?」
他笑:「是的,在盛大,让我想通了互联网,在北京,我的思维方式更上了一个台阶。」
我一直觉得北京是一个互联网创业过热的城市,但没有想到,这样也有好处,对人的成长帮助极大。
对比一号店的同学听不懂和我听了觉得牛逼闪闪,几相对比,让我真的觉得思维是有阶级的。
没做在行的知乎
前几天,知乎上在讨论,为什么「在行」这种商业模式知乎没有尝试。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