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在微信上传播很广的文章,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就我的有限经验而言,一篇在微信上传播很广的文章具备意外性、新奇性、激发性、积极性,但最关键的还是时机性和独特性。
一件事情发生形成舆论热度后,与该事情相关的内容更容易引起读者注意,找到共通的意义空间,也更容易得到传播。与时机性同样重要的是独特性,只有找到能触动读者的视角才能最终逐步实现共鸣,传播越广。
以“灼见”上阅读数100万+的几篇文章为例:
如《在爱情中再次启程》阅读数:1755572,传播时机在于文章推送时正是锋菲恋传复合之时,作者晚睡从独特的视角切入分析情感,引起了读者强烈共鸣;
如《关于<速度与激情7>你应该知道的16件事》阅读数1347447,传播时机在于速度与激情7正热映,这16件事选取了一些能够引起共鸣的独特细节;
再如《辣椒红了――一个女人的孤身选战》阅读数1203586,传播时机在于洪秀柱宣布参加竞选,作者如瀑布一般的文笔讲述了蔡英文的奋斗历程,也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因此,新媒体编辑需要敏锐的捕捉传播时机,然后找到独特的视角切入,用适合微信传播的形式制作所要传播的内容。
从企业宣传的角度看
微信作为一种传播渠道,存在哪些不足?
你建议企业应该如何规避?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平台,不断在迭代升级中,个人倒觉得企业应立足自身特色,倾听用户呼声,洞察用户习惯,根据用户需求不断调整功能设计,以最便捷的方式解决用户最关注的服务。
切不可把微信公众平台仅仅当做是一个信息通道,更重要的是彰显其服务特性的平台功能,不断挖掘微信服务的潜力。
企业应在战略层面思考企业公众号的布局,可依托第三方培训提供运营人才,投入足够资金发掘公众号能给企业带来的潜在价值。
你比较关心后台什么数据?为什么?
最关心用户增长数和文章分享数,这直接反映了近段时间的运营成效。
你平时怎么培养对热点信息的敏感度?
在第一个问题讲了一些,就是需要敏锐的捕捉传播时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做多了意识慢慢就会培养起来。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