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首款现象级app”的称号,非“唱吧”莫属,这是连续创业者陈华引以为傲的产品。而唱吧诞生三年后,移动互联网大环境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保唱吧青春不老,陈华也审时度势,试图对产品和商业模式进行改造、包装,他正在着手拆VIE架构,手中握着两注筹码:从线上app到线下KTV的闭环,智能硬件的引入。
而这两注筹码,也是另两场赌局。
线下KTV:夕阳无限好,朝阳可待寻
2014年,唱吧宣布做线下“麦颂KTV”,一时激起热议。毕竟,线下模式如此之重,令不少崇尚轻简的互联网公司至今难有作为。陈华要怎么想,怎么做?未来往哪儿去?
1. 让“唱歌”等价于“唱吧”
陈华告诉虎嗅,所有和唱歌相关的场景,都能在唱吧的统一体系下去完成:不同产品服务不同人群,但品牌统一,账号体系也统一。按互联网创业圈流行语,这是封闭的消费闭环、是格局观。
互联网圈三个月河东,三个月河西已属常态,唱吧三年前就爆红,如今面临的挑战显而易见:App的活跃人群愈加年轻化,95后大有一统天下之势。陈华笑称:“那些韩国歌我都没听过,不过这是对的,我希望抓住年轻的用户。”而陈华看重的目标人群仍集中于二十多到三十多岁,他们有良好的消费能力和购买意愿,尤其喜欢在线下花钱唱歌。
无论是出于上市、变现还是人群的需要,线下KTV都是必须为之的环节,但问题是,线下KTV是否值得O2O化?
“这是一个漂亮的行业,非常好玩。”陈华看中的是行业规模, “一个几千亿的大市场堪比酒店行业,有名字的四五万家,没名字的加起来会翻倍。但如此规模之下却没有一家像样的公司。”但即便如此,大多数人也都觉得,KTV不怎么好玩了――今年7月,万达战略放弃全国规模第一的连锁KTV“大歌星”,所有门店均遭关闭。对此,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曾表示:用户社交形式已发生变化,导致KTV市场逐渐萎缩,该行业也进入微利时代,未来只会留下1/3左右的数量。
大歌星KTV的退出似乎并未吓退陈华,“这个行业没有第一大品牌恰恰就是机会。”这似乎令陈华更得意,“大歌星退出、钱柜关店,只是因为他们的产品形态跟不上需求的变化,线上部分被唱吧切走,但线下人们和朋友一起唱歌聚聚的需求还在。”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