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创业公司怎样股权架构?创业公司股权架构的四个目的

一、创业公司为何要做好股权架构
股权架构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明晰股东的权责利、确保控制权的稳定、保证公司的顺利融资、企业IPO必要条件。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公司的发展有两个方面非常重要,一个是公司本身的正常发展经营,另一个是资本的青睐,两个方面的工作相辅相成。良性的股权架构和良好的经营状况,有助于获得资本的青睐;而资本的注入也使得公司发展更上一层楼,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二、股权设计遵循哪些原则
原则一,股权架构要明晰。
首先,股东数量一定要少!一般创业初期股东就是创始人、联合创始人、投资人,尽量不要超过3个;
其次,创业企业会涉及几轮融资,以及引进资源型合伙人、管理团队持股、包括企业在成熟期会做员工股权激励。
那如何做到股东数量少呢?一般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创始人和联合创始人作为显名股东,后续的投资人、员工激励股权、合伙人等都放在持股平台上,极大的简化股权架构。
原则二,要明确股权比例。
投资人持多少股一定要明确得非常清楚,并且要有一个对公司有掌控权利的“带头大哥”!
三、怎样有效分配股权比例
如何有效分配股权比例,也有四个基本的原则。即评估初创期资金的重要性、保证CEO有较大股权比例、依据合伙人优势及实际贡献、确保股权要有明显梯次感。
首先,评估初创期资金的重要性。企业初创时,资金虽然重要,但找到合适的投资人不可忽视。投资人对创始合伙人人力资本的认可、对项目的认可、对公司的未来认可,并明确CEO才是对公司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必须占对公司有绝对控制权的股份比例。所以,创业初期一定要评估资金的重要性,不能说“为了把这个项目做起来,多少股份我都给”。
其次,保证CEO有较大的股份比例。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融资,资本方会考察CEO对企业是否有绝对的控制权,核心团队是否持股,有控制权的CEO和稳定的团队才能保证企业的快速前行。
第三,对其他的合伙人要根据他的优势、贡献,给予相应的股份比例。前文提到过,合伙人之间要资源互补、各司其职,且合伙人获得股权也是有一定的对价的。
第四,确保股权要有明显的梯次感。一定要有大股东、相对比例较大的股东、小股东这样一些身份,才能保证企业相互平衡、相互制约,才是创业企业相对良性的股权比例。
初创企业股权比例大致有这样的分配原则:创始人在50%―60%之间,联合创始人在20%―30%之间,期权池在10%―20%之间。而企业成立之初,建议创始人的股份在80%左右比较合适,因为在接下来的VC 、A轮、B轮、C轮融资,会涉及到稀释股权,初创期较大的股权比例才能保证企业在多次融资后保持相对的控股权。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