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什么是种子用户?(种子用户的具体操作流程分为8大定位)

面对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做法,但归纳起来是有共性的。我先总结共性,再尽量辅以案例。
搞定种子用户大概分为选定用户、引入用户、活跃用户和导流用户四部分,具体操作流程分为:
- 明确产品定位
- 根据定位圈定受众人群
- 分析人群需求
- 确定满足需求的方式
- 找到人群聚集地
- 通过运营措施引入群
- 群内再运营保持活跃
- 待上线后导入产品
下面逐一说。
一、明确产品定位
这是分析所有问题的起点,可以保证思考方向不偏离,能顺利抵达终点。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用什么形式满足什么用户在什么场景下的什么需求。拆成四点更容易理解:
- 什么形式:产品形态
- 什么用户:目标用户
- 什么场景:需求场景
- 什么需求:用户需求
以「作业帮」为例,这样回答:
- 什么形式:用手机拍照问作业问题
- 什么用户:K12学生,从小学到高中
- 什么场景:学习时或写作业时
- 什么需求:难题不会解答
连成一句话说作业帮的定位:用手机拍照提问的形式,去满足K12用户在学习时解答难题的需求。
大家可以以自己的产品为例,回答这4个问题,然后再连成一句话,就是产品定位。可能有的产品答不全4个问题,能回答3个也可以。
二、根据定位圈定受众人群
产品定位里已圈定了目标用户,这一步需要给出具体的范畴和定义。
按显性和隐性两种属性分,显性是用户的客观标签,是用户资料;隐性是能将用户划分至某个人群的标签,体现群体属性。
显性属性分:
- 年龄
- 性别
- 所在地
- 单身与否
- 收入
- 行业
- 兴趣爱好
按隐性属性分:
- 喜欢听李志
- 疯狂找人拼单的海淘用户
- 女权主义者
- 电影《小时代》粉
- 逛知乎
- 两岁孩子的全职妈妈
- 锤子用户
- 每周去电影院看两场电影
注,按隐性属性分,需要根据具体人群情况给出标准,以上只是举例。
这是划分人群依据的标准,得出这些标准的方法,依赖对目标人群深入到位的研究。对于用户调研,别盲目相信问卷调研、电话访谈、当面谈话、群里收集反馈等传统的用户调研方式。因为你最终目的是了解人群特点,而以上方式过于形式化、用户戒备心理严重、收集的样本不合理,从而给出的结论并非真实体现,实际没什么收获。
无效调研往往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发起者看到调研结论时,总觉得和自己的预期是一样的。心想:「看,我之前就是这么认为的」。当你有这种感觉时,就要小心了。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