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预制菜想象空间有多大?
2024-03-22
王柯团队

从养殖、餐饮到食品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都在布局预制菜进行创业,连瑞幸的陆正耀,也开始孵化“舌尖工坊”,瞄准当前火热的预制菜。
本文将重点回答二个问题:
1、预制菜只是短期市场热点,还是一个真正的蓝海行业?
2、群雄逐鹿之下,哪些参赛者具备“王者之相”?
1、他山之石
所谓预制菜,是指经过洗、切、搭配、加工完成的菜品,随后采取冷冻或真空等方式包装保存,消费者购买后只需通过简单烹调或直接开封即可食用。
预制菜并非新兴行业,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在美国逐步萌芽,60年代后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由于美国标准化创业的餐饮企业数量居多,为预制菜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并由此催生了全球超大型食材配送供应链公司西斯科(Sysco)。
目前,西斯科在美国餐饮供应市场上占有率高达16%,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西斯科的营收高达601亿美金,相当于4000亿人民币左右,净利润16.74亿美金,合人民币100亿以上。目前西斯科的市值在400亿美金左右,约人民币2500亿。
预制菜的成熟,则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日本,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和便利店的兴起,预制菜行业增速高达20%。
在日本预制菜行业,最大的公司是日冷食品。
日冷食品拥有70多年的预制菜发展经验,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食品提供商,在全球范围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2019年,日冷食品营收为5848.58亿日元,合人民币320亿左右,其中预制菜占公司营收比重约为35%左右,在日本预制菜市场的份额大概在20%左右。
日美的经验已经证明,预制菜是一个能跑出大公司的赛道。
2、风口来临
我国预制菜的兴起,首先在B端市场,背后得益于餐饮业和外卖的快速发展。
2012-2019年,我国餐饮收入从2.33万亿元增至4.67万亿元,年复合增速为10.44%,显著高于GDP增速。
中国饭店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正餐类餐饮创业企业平均人力成本占营收比例高达21.35%,与预制菜创业企业合作,不但可以获得原材料价格优势,减少后厨人员数量,从而显著降低成本,同时也能大幅提高出菜效率,帮助品牌化餐饮企业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扩张。
目前B端市场占预制菜销售收入的80%,成为行业的主要营收来源。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