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芯片泡沫里的初创危机
2024-03-22
王柯团队

芯片行业创业也成为近年热潮,国内芯片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芯片设计企业尤为突出,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我国设计业企业数量达到2810家,比去年增长592家。
可见,国内芯片行业正以破竹之势奋力发展,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势头。然而,繁荣背后也暗藏隐忧,芯片行业犹如脱缰的野马,推动着芯片初创企业一路飙升的同时,也在不断把泡沫吹大。
在这一过程中,不少初创芯片项目因缺乏足够的可行性论证,无法获得足够的技术诀窍、人才、资金或供应链等方面的支持,遭遇了失败。
本文聚焦芯片设计初创企业,看看其在一片繁荣表象背后,究竟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暴露出了哪些问题。
繁荣之下,危机四伏
同质化严重,深陷价格战
在2021年ICCAD上,魏少军教授指出,在2810家芯片设计企业中,仅有32家企业的人数超过1000人,51家企业人员规模为500-1000人,人员规模100-500人的有376家。此外,更是有2351家企业是人数少于100人的小微企业,占比高达83.7%。可见,国内芯片设计企业体量规模差异较大,大部分初创企业规模较小。
纵观国内芯片市场,诞生于浪潮之下的芯片初创公司们,正打得火热。
受限于规模体量,中小芯片公司专业管理能力不足,自建的技术和运营团队也难以长久维持,几款产品的销售额和利润很难摊薄芯片成本,同时还要持续的投入研发,两者难以兼顾。
因此,不少公司为了摊薄投入,盲目拓展产品线,希望通过低价快速去其他芯片细分领域探寻市场机会,但这种策略容易使其他企业也来自己的主战场杀低价,导致国内芯片行业的同质化竞争严重,造成内卷化的惨烈竞争。
以MCU芯片为例,涉及MCU业务的企业占比较多,竞争非常激烈。虽然市场上已有瑞萨电子、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微芯科技、德州仪器等国际大牌厂商,以及士兰微、兆易创新、中颖电子、国民技术、芯海科技等一众本土企业,但国内MCU初创企业仍在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内MCU厂商已有上百家,本土MCU品牌的产品序列、采用工艺、性能参数也几乎是完全对标进口品牌,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且价格战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在通用MCU市场。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