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团队

创业项目
当前位置:王柯团队 > 网络营销 >

2024年失势的苏宁,阿里巴巴能救回来吗?

2024-03-22 王柯团队
  从“卖场时代”的垄断巨头,到“电商时代”遭遇滑铁卢,苏宁的传奇故事已成往事,现在的苏宁只想活下来。
  
  01、主营业务危机
  
  作为苏宁的王牌,苏宁易购被扣上“亏损王”的帽子,成为2021年巨亏公司的代言人之一。
  
  1月28日,苏宁易购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全年净亏损高达433亿元,是2020年亏损额的10倍。这也是苏宁易购上市18年来的第二次年度亏损,而此次的亏损额相当于苏宁2010-2019年10年的净利润总和。
  
  值得一提的是苏宁易购的第三季度业绩,算得上“亏损王”的巅峰。其营收约219.68亿元,同比下降64.82%,亏损41.16亿元,同比下降676.73%。去年一年,苏宁易购股价跌超40%,销售规模也急剧下滑。这也是苏宁易购发展历程中最艰难的时期。
  
  网上更有“苏宁易购十二月底宣布破产”的谣言,虽然苏宁易购回应经营一切正常,但不免引起大家对其现况的猜测。
  
  早在2019年,苏宁易购就面临资金压力,多次出现危机。
  
  数据显示,苏宁易购在2012年时营收为983.6亿元,2019年营收达到2 692亿元。7年时间营收增长了1 708.4亿元,增速并不低。但,苏宁易购却走进盈利的怪圈。从2014年开始,苏宁易购的扣非净利润就一直为负,且近两年扣非亏损明显扩大,2020年扣非亏损更是达到了68亿元。
  
  作为国内零售巨头,一直以来苏宁易购都承担着诸多不为人知的压力。先有国美电器与之争锋,赢下国美后,阿里、京东、拼多多前来抢食,压力从未停止。
  
  2013年,苏宁创始人张近东带着苏宁云商(苏宁易购前身)面世,开启了苏宁“线上线下一体化”战略。在筹备期间,张近东巨资聘请IBM团队进行信息化改造。由于国外的平台在国内水土不服,苏宁不得不放弃IBM改用国内团队。
  
  电商是典型的互联网经济,正反馈效应很强。做的越早,网络价值就越强,就能越早享受红利。换言之,消费者在线上买电器的习惯,早已被京东和淘宝吸走。如果没有好的创新点,只是依托别人的成功路径来复制,只会吊车尾。
  
  一步迟,步步迟。苏宁从传统零售迈向新零售时,并未受到消费者的肯定,这波转型没有解除自己的困境,反而让其走上了下坡路。
  
  随后,张近东为品牌升级,将“苏宁云商”改名为“苏宁易购”,用新面貌迎接挑战。2018年,阿里、京东、拼多多开始“烧钱换增长”,而当时负债过千亿元的苏宁易购,没有足够的资金能支撑其进行线上高额补贴,不得不采用“节衣缩食”的方式。而缩短线上营销开支的方式,也让其销售业绩急转直下。根据去年的财报显示,苏宁易购上半年线上平台商品销售同比下降了 41.21%。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

最新文章
咨询客服 领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