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苹果寄生公司:一边赚钱,一边想逃
2024-03-22
王柯团队

根据协议,立讯精密和奇瑞汽车将在2022年5月之前成立合资子公司。立讯精密将在造车这件事上投入100亿元,购买奇瑞汽车的股份,目标是成为业内领先的Tier1厂商(车厂一级供应商)。
立讯精密的老对手富士康在汽车业务上布局更早。2021年1月,富士康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为汽车和出行企业代工,而在10月份郭台铭71岁生日之际,富士康又发布了自家生产的三款纯电车型。
果链巨头们开拓新业务也是迫不得已,因为它们不想被苹果扼住咽喉。
曾几何时,手机产业链有一句名言:得苹果者得天下。进入苹果供应链的好处显而易见,因为苹果的要求很高,能给苹果供货会更容易得到其他伙伴的认可,同时资本市场往往也会给予更高估值。所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制造行业对苹果供应链的态度一直很积极。
据苹果公布的2020年供应商名单,前200家供应商中,中国大陆公司的数量占比近三分之一。而A股市场有一个“苹果概念股”的说法,只要一家公司进了苹果的供应商大名单,成为果链中的一员,在业界甚至资本市场就会获得足够的关注度和声量。
为人熟知的案例不胜枚举,过去十年间,为苹果代工iPhone和手表的立讯精密股价翻了近30倍,老牌创新创业公司德赛电池咸鱼翻身、业绩碾压老对手飞毛腿,高科技创业公司信维通信与苹果合作后在5G天线领域龙头地位稳固。果链的光环更成为助推企业IPO的一剂强心针,今年,还有丘钛科技子公司闯关创业板,伯恩光学冲刺港股市场。
但是,对于立讯精密、富士康这样的果链巨头来说,靠苹果“吃饭”一直存在着两难:在智能手机的红利期,它们依赖苹果一家企业就能挣得盆满钵满;但过度依赖苹果就会受制于人,企业就会陷入增长的瓶颈。
成也苹果,败也苹果。众多果链企业,都在寻找出路。
被苹果扼住咽喉
2022年开年,苹果公司的股价就突破了3万亿美元,风光无两。这背后是漂亮的业绩支撑。2021年,苹果实现3783.5亿美元的全年收入,高于2020年的2941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净利润346.3亿美金,同比增长20.2%。
但是,从苹果的财报中不难发现,苹果如今的核心增长点早已不在与果链企业密切相关的硬件上。根据苹果财报显示,其iPhone硬件毛利率从2009年最高峰时的74%,已经一路下滑至60%左右。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