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创业历程,创业十年终于找到了正确方向

我前几年靠挖矿挣钱,最大的成本是电费。现在惨了,做充电,靠卖电挣钱,一度电一度电的卖,真不容易……”
说这话的人是王振飞,猛犸充电创始人,早年曾就职于爱国者、英特尔等公司,是一个连续创业十年的老兵。从儿童教育到比特币再到充电行业,一路摸爬滚打,他坦言“失败经验非常多,成功经验很少”。年届不惑,他选择了重新出发。
“为2.5亿存量市场的电动单车提供充电服务,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王振飞说,“电动单车背后隐藏着一个二三四线城市里几乎毫无数据抓手的蓝海市场”,当他发现这个市场后觉得,创业十年终于找到了正确方向。
先行者的宿命
在过去数年中,新能源汽车成为备受瞩目的话题。王振飞曾是这波浪潮中的先行者。
2013年,他在“连续创业五年欠了一屁股债”的情况下,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比特币。当时比特币价格升了几十倍,他通过矿机和挖矿生意“一夜暴富”。
这一年,特斯拉在中国开启预售,王振飞成了首批车主。
尝鲜背后,王振飞遇到了与大多数电动车车主相同的难题:充电难。当时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除了家庭设置的充电桩和特斯拉超级充电站外,公共充电桩寥寥无几。2014年5月,历经3天,他才驾驶特斯拉从北京回到深圳。
问题意味着机会。2014年7月,深圳充电网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从车主到成为特斯拉的充电服务商,王振飞开始在摸索中进入新角色。同年8月,他又自驾特斯拉走了一次青藏线,10天3800公里,他沿途建设的33个电动汽车充电桩至今还竖立在青藏高原上。
也是在这一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猛增到7万多台,同比增幅3倍之多。各地地方政府开始布局建设充电设施,并提出车桩1:1的发展目标,国家电网向民间资本开放电动车充电桩市场,一大批充电桩公司冒了出来。
几年间,随着几千个充电桩的建成,充电网的知名度迅速扩大。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建特斯拉目的地充电桩是好事,但并不挣钱。尽管天使轮和PreA轮获得4000万元融资,2016年2月又拿到了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但资金消耗速度非常可怕。
这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巨大的市场空间确实非常诱人,但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重资产的行业特性以及尚不清晰的盈利模式,决定了这个领域挣钱太难了。随着市场的不断打开,充电桩使用率不高、燃油车占位、损坏率高居不下等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再加上外界投资热情减退,大量充电桩公司陷入“规模越大亏损越大”的运营怪圈,充电桩增速明显放缓。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推荐阅读: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