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微信营销号,判定微信营销号的13种方法

自从微信诞生,短短几年时间就几乎拥有了中国所有的智能手机用户。庞大的人群后面隐含着巨大的商机,微信这个星球吸引着无数商家的眼球。许多商家开始用微信进行营销。
在微信生态中,85%是正常用户,剩下15%则游走于密不透光的黑灰地带。“黑”主要涉黄、赌、诈骗等违法用户;“灰”则是肆无忌惮群发广告打扰其他用户、过度营销、影响平台用户体验的群控号、淘客号、部分微商号、爆粉号、刷量号、黑五类客服号等,这类微信号统称为“营销号”。
早在2016年8月,微信就整顿了过度营销号,重塑健康社交生态,并首次提出,官方对扰民违规的“无意义垃圾信息”划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被多次转发的广告信息(含二维码、销售、价格、优惠等广告内容)。尽管这么多年来,微信官方对此讳莫如深,甚至发文辟谣,但他们明确指出,肆意发布广告链接有可能被封号。
第二类是同质化内容,即一定数量用户,在同一时间段发布相同内容(包含文字、图片、视频等)。大家想象一下,某天你打开朋友圈,发现大家都在发同一句话,同一张图片,同一个视频,并且每天如此,你会怎么做?毫无疑问,你再也不看朋友圈了。所以说,除了广告,同质化内容也是影响用户体验的罪魁祸首。因此,同一内容在朋友圈被传播多次,就会被“技术处理”。
微信对“营销号”的判断标准应该是动态变化的,因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嘛。下面这个判定标准仅供参考。
(1)13种行为判定营销号
A. 连续一周每天发布(无意义垃圾信息)7条以上的微信用户。
B. 注册时间一年以内,好友数量2000以上的微信用户。
C. 连续4周不切换IP地址的微信用户。
D. 群发信息一个月内,每周超过2次的微信用户。
E. 每周好友增加数量在20以上的微信用户。
F. 建群数量超过20的微信用户。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