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怎样理解流量?流量 = 需求 = 商业逻辑

曾经有位朋友在聊天的时候跟我说,其实很多做互联网的人都不懂什么叫互联网。
事实上很可能确实如此,许多人工作多年,但对行业事物本质思考很少,许多BAT等大公司里的职员甚至主管经理,对互联网商业的“感觉”远远不如互联网的草根创业者。
今晚就简单分享这件事,当然我个人也在不断学习中。
流量 = 需求 = 商业逻辑
商业是由人的欲望推动的,人们想要更快的交通工具、更便捷的沟通方式,于是催生了各种技术创新,带来商业成就。照张小龙的说法,欲望就是人性的贪嗔痴,换个如今比较温和的说法,欲望就是用户需求。
而如今的互联网的底层逻辑是流量,事实上流量就能反应出用户需求,简单来说,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用户需求。
想想看是不是这个道理?一篇文章点击多,说明用户有想进去看看的需求;一件商品卖的好,说明市场上这件商品被许多人需要着;一个关键词被搜的多,说明用户有大量获取相关信息的需要。我们要找到这些需求,然后满足它。
在需求之上,可以衍生出商业价值。无论是持续写出用户想看的文章,还是卖出用户想要的产品,还是让你的信息更容易被需要的人知道,满足这些需求,都能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产品逻辑。
总而言之,你卖的就是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用户需求就从流量中找到。
验证产品市场是否足够大
流量就是用户注意力,就是用户需求,这其实很好理解。但如果想打造一个有商业价值的产品,那么总体的用户需求量要达到一定的量级才行。那么,验证你的产品是否有足够的市场的方法就是,看它的相关流量是不是足够大。
而在这个验证过程中,我们需要突破信息茧房效应。
尤其在微信朋友圈这种封闭圈子中,和算法推荐的产品中,很容易形成信息茧房的效应。所谓信息茧房就是,我们看到的都是我们想看的东西。比如说算法推荐,你越是喜欢什么东西,算法越会推荐给你;朋友圈也是一样,普通人的朋友圈人群在审美、偏好、生活环境都大同小异,所以你看到的仅仅是与你相对一致的信息,太冲突的信息根本进不了你的朋友圈。
因此,现在每个人、每群人都是信息的孤岛,信息在兴趣圈子内传播很快,但是突破圈子很难。所以在验证用户需求量的时候,不能感情用事,需要用科学的方法。
比如说判断一个东西是否流行,不能过于依靠感性看身边的朋友是否谈论、朋友圈是否出现,而需要借助数据。只有数据才能让你快速突破信息茧房来观察事物,而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