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社群运营怎样培训?培训机构社群运营常见的6种死法

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谈论,说要做社群。这不难理解,因为在广告和流量成本越来越高的现在,社群成为品牌与用户低成本链接的最短路径,不玩社群无异于自断手脚。
但实际上真正成功的社群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绝大部分的社群三个月之内就成为“僵尸群”,而罪魁祸首就是运营不当问题。??
死法一:目标不清,没吸引力
很多品牌之所以做社群,是因为社群――这个概念非常火,小米的社群营销不是成功了吗?吴晓波的“书友会”,罗振宇的“罗辑思维”等社群不是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吗?还有身边很多品牌都在做,我也要赶潮流。还有的品牌建群之初有目标,但是后来什么都想要,目标太多太模糊了。总之没有目标,或者目标不清,绝对没前途。
为什么做社群呢?绝大部分品牌的目标有:卖货、积累人脉、抱团发展、打造IP等等。但要强调的是,运营社群不仅要想清楚自己要得到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明白你要付出什么,要让社群成员得到什么。人类是理性的,社群成员会计算自己的付出(比如时间成本)与回报是否平衡。所以,一定要为社群成员创造价值。
对于你的社群,如果大家会觉得收获很少,就会干脆退出。如果大家会觉得收获付出一半一半,能学到一些东西,但是也要忍受很多刷屏骚扰,分散工作注意力,就会再看看。如果大家会觉得收获很大,这种收获要么是打破思维局限,要么是认识了一个商业伙伴等等。这样的社群才有更多的人愿意进。一个成功运营的社群,既能持续不断为成员输出价值,又能够给运营人员带来一定的回报,如果这个付出与收获达到平衡,就会形成那个一个良性的循环。
死法二:成员混杂,不精准
以前有个做管理期刊的朋友,每次一见面就告诉我他们的社群已经发展到有十几个了,品牌影响力有多大……问他如何发展的新用户?他的回答是,地铁口人流量不是大吗?深圳下雨多,每次下雨就让员工去地铁口摆摊,扫码入群送伞。我的回答是,你的社群是低效的,因为群成员不是你的目标用户群。你的管理期刊面向的用户是高管与老板,他们在上下班时间坐地铁的概率有多大?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没有设置门槛,成员太混杂,不精准。
其实,只要社群目标清晰了,你就知道去哪里找人了。如果自己不是本领域的KOL,那不妨先邀请一些KOL加入,再以他们的背书来结合准入门槛去吸引和筛选用户,用户进入群以后,要及时告知群规则和群的玩法。同时可以开放内部邀请制,让认可社群的成员去邀请他们的朋友,这样发展尽管慢,但是社群成员就会很精准。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