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怎样学习app规范?为学习类APP乱象踩下刹车

放学后,督促孩子使用校园运动APP(手机软件)完成体育作业,睡觉前使用故事APP和孩子一起听四大名著,周末与孩子在英语学习APP上阅读英文绘本……对于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李女士而言,学习类APP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自己和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在享受着APP带来便利的同时,李女士也有自己的担忧。在使用过程中,她发现有的APP会弹出消息框要求授权使用定位信息,还有的会时不时弹出游戏广告。
近年来,在线教育市场发展迅猛,学习类APP已经渗透到学习、校园生活多个环节。与此同时,一些负面新闻被频频爆出,关于学习类APP的监管问题随之引起社会的关注与讨论。
2018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这份被称为“最严学习类APP”监管令出台后,为学习类APP乱象踩下了刹车。在监管令下,教育企业如何健康有序发展?政府如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为学习类APP乱象踩下刹车
内容涉黄、诱导付费、外链游戏娱乐服务、违规收集学生隐私信息……去年年底媒体集中曝光的乱象让学习类APP行业处于风口浪尖。这些乱象严重影响使用体验,并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为营造良好的“互联网+教育”育人环境,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各地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全面排查,严格审查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加强学习类APP日常监管,探索学习类APP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
《通知》进一步明确,凡发现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或利用抄作业、搞题海、公布成绩排名等应试教育手段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APP,要立即停止使用,退订相关业务;各地要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双审查”责任制。
近年来,在线教育产业异军突起,学习类APP也成了资本市场追捧的“宠儿”。自2018年以来,中国已有多家在线教育企业上市,仅2018年就有多个主打中小学生作业辅导的APP获得超过一亿美元融资。
诱人的市场前景下,一些市场参与者把行业的第一属性――教育抛到脑后,为了快速获利不断突破底线。
“目前做学习类APP的门槛和成本都很低,很多基层应用都是模板化开发,技术含量低、开发速度快,很多开发者甚至不是公司行为,而是小作坊或私人开发。由于违法成本低,即便违规被查,有限的罚款与巨额的利益相比,缺乏震慑力。”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说。
在作业盒子创始人兼CPO(首席产品官)贾晓明看来,一些企业对教育没有敬畏之心,简单粗暴地采用大量互联网行业吸引流量的方法,过分追求“用户黏性”“点击量”,大打擦边球,造成了学习类APP鱼龙混杂的乱象。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








推荐阅读: